一、“两大行动”推进情况
今年上半年,六盘水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大招商和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的系列决策部署,用“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抓产业大招商,务实开展一系列产业链精准招商活动,实施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措施,确保落地一批优强企业、项目,努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
1.领导带头强化引领带动。一是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市委书记对产业大招商专门作批示、提要求,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对两个行动方案进行研究,务实高效推进工作落实。市委常委会1次、市长办公会及市政府常务会4次专题研究产业大招商工作,统筹推动“两大行动”深入开展。二是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示范。把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开展招商引资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动出击开展产业大招商。目前,全市党政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86次,其中市级6次、县级80次;带队赴北京、上海、深圳、欧洲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46次,其中市级4次、县级42次,同时邀请欧洲商务代表团、康美药业等企业和客商450批次来我市投资考察。1—6月,全市新引进项目276个投资总额621.98亿元,累计到位资金725.23亿元;新引进项目开工275个开工率99.64%,新增投产项目44个。三是抓住机遇争取支持。充分利用“省带头”这一优势资源,借助卢雍政副省长和省投资促进局指导联系我市以及省直相关部门定点联系指导我市各县区的有利机遇,在产业规划、项目策划包装、企业引进洽谈等各方面争取支持。目前,省市县三级联动已编制完成玄武岩产业和刺梨产业“三优”产业招商作战图,现正组织实施。
2.建立机制合力齐抓共管。一是建立“三表一文”产业招商推进机制。实行月报的“三表一文”(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测评指标完成情况调度表、近期可签约落地项目统计表、拟开工项目前期工作调度表以及对相关表册的分析说明)推进产业大招商目标任务落实项目化,重点对产业大招商目标完成进度,签约项目跟踪转化落地,拟开工项目的选址意见书、项目建议书、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9个主要支撑要素进行调度服务,有效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在项目储备、审批、开工、建设等环节有效配合,做实项目落地建设的基础,快速推进项目建设。1—6月,全市新引进产业项目226个总投资494.24亿元,到位资金229.92亿元。二是重点项目台账跟踪专班推进制度。对领导带头外出招商合作项目、重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等重点项目建立台账专人跟踪、专班推进。市政府召开3次会议专题研究赴欧洲招商签约的火腿产业合作、冒险公园设计和运营公司、中欧旅游装备产业小镇、康养基地建设等6个项目落实,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成立专班推进,邀请市驻欧洲商务办事处美麟集团会商指导、聘请法律顾问律师参与决策解决涉外合作的合法性问题,产业大招商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台账跟踪调度,现项目正有序推进。多贝玛亚索道公司贵州工厂项目按照“建1备1”的原则启动和准备项目,首批合作5个索道项目中的钟山区韭菜坪景区海嘎索道已完成招投标,多贝玛亚贵州工厂已中标,其余正在加快开展编制规划、环评、用地手续办理等项目前期工作。1—6月,全市引进56家优强企业投资95个项目,总投资278.85亿元,到位资金121.02亿元,入园项目38个,入园率40%。三是督查督办制度。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形成督查组,通过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对领导重视程度、营商环境整治、项目推进建设等进行督查督办。于4月12日—18日对全市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开展首次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督促整改。四是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已编发产业大招商工作快报15期、招商动态8期;对不作为、慢作为等服务不到位而影响招商引资工作的进行全市通报,并按《六盘水市公职人员不作为慢作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进行问责。
3.瞄准产业聚焦精准发力。一是编制三年招商引资规划。围绕煤电+产业、山地特色农业等8个重点产业,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编制《三年(2018—2020)招商规划》,正在开展规划编制前期相关工作。二是建设“三库”夯实招商基础。围绕六盘水重点产业和优势资源建设招商项目库、企业信息库和招商引资专家智库,目前已收集整理入库产业项目247个(已签约下架67个)、目标企业226家,专家智库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三是推行市场化产业招商。利用好落实好《六盘水市市场化招商奖励办法(试行)》,积极推行市场化产业招商,汇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成立了六盘水驻欧洲投资促进代表处,推进与欧洲各国开展经贸交流与投资合作常态化对接、平台化运作。4.开展产业模块化招商。结合产业重点和本地优势资源,找准“建链”龙头企业,着力开展“补链”、“强链”招商等活动,有效促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各县(市、特区、区)及开发区按照“2个主导1个特色”初步梳理出15条主导产业链,开展项目策划包装、目标企业优选、小分队精准对接等,着力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4.优化环境开展综合治理。一是紧紧围绕市场、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开展第三方评估发现的问题开展集中整治,着力打造“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的营商环境。制定了《六盘水市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明确整治工作内容、参与单位、工作任务和时间,建立联系领导、联络员台账和微信工作群,强化统筹调度,目前各县(市、特区、区)、各经济开发区和市有关部门已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开展自查工作、梳理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共计172个,其中:需省级层面解决问题21个,市级部门问题74个,县区问题77个。二是强化代办服务,加快项目成果转化。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继续改善政务服务环境、提升办事效率、提高客商满意度。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环境整治。强化部门联动整治,把问题与部门进行对号挂账,实行挂单整治,需要几家部门联合整治的问题,通过产业招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目前已协调解决问题5个。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引进产业项目质量不高,上下游产业配套不强,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综合竞争力不强,缺乏能够起引领作用、有效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和大项目。目前,没有新增入黔500强企业,仅有水城县新引进高科技技术企业1家(北京网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优强企业引进难度大。二是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推出的招商项目针对性不强,投资效益分析还不到位,没有形成有效的招商项目储备库,导致一些招商项目存在“考察多、落地少,协议多、落实少”的现象,项目包装成果转化率不高。三是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普遍存在营商环境集中整治问题梳理不全面、不深入。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在破解土地、电力等要素制约、服务企业落地等方面效率有待提升。部分招商项目存在先建设后补办相关手续现象,因受规划、用地指标等限制加大了企业相关手续办理难度,对企业发展有一定影响。四是协调联动合力尚未形成无缝衔接,还存在协调沟通不及时、统筹调度不通畅、信息共享不充分等问题。
三、下步打算
全面实施《贵州省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方案》《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认真落实《全省“万次洽接、百链建强、千企落地”产业大招商夏秋攻势行动方案》,进一步推动产业大发展和环境大优化。坚持领导带头招商。根据6月4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省“万次洽接、百链建强、千企落地”产业大招商夏秋攻势行动方案》的要求,制定“六盘水市产业大招商“十百千”(十链建强、百企引进、千次洽接)夏秋攻势”的具体实施方案,推动产业大招商夏秋攻势目标工作落细、落实。提前谋划卢雍政副省长9月等外出招商活动;借力“贵洽会”扩大开放等平台,积极开展企业跨境撮合,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境外合作项目化、常态化,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产业链式招商。围绕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业、新型建筑建材业、循环经济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编制重点项目,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计划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引进来、出出去”招商对接活动1000次以上。突出500强、行业龙头等优强企业加大招商力度,新引进外来企业100家以上,其中新增入黔500强企业3家以上。坚持优化环境招商。坚持绿色生态招商,“美丽凉都拒绝污染”,杜绝引进落后淘汰产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绿色发展。强化筑巢引凤,着力提升行政效能,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潜力。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可操作性强、针对性明显的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措施,确保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达到“时间最少、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目的,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对不作为、慢作为而影响全市产业大招商工作的,适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并督促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工作按时高效推进。
2018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