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推动产业协作项目落地27个、新增到位资金13.64亿元,带动农村人口就业3545人、脱贫人口就业717人,分别同比增长117.39%、113.41%、108.5%、106.06%……”从这一串串耀眼的数据看出,我市开展东西部协作引进产业,对带动就近就业收到极为显著的成效。
据市有关部门介绍,今年,我市秉持“企业带动产业,产业促进就业”的理念,以稳岗就业、群众增收为目标导向,与广东省中山市持续开展产业协作,从而带动了我市广大农村人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聚焦劳动密集产业,打造产业协作“风向标”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促进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此,我市坚持把带动农村人口、脱贫群众就业增收作为产业协作的重要目标,将产业协作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积极引导鼓励落地企业通过带动就业、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与农村农户、脱贫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形成以带动就业为目标的东西部产业协作新“风向”。
以纺织服装为重点引进项目带动就业。纺织服装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技能门槛低、用工需求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广东等沿海城市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不断增高,大量纺织服装企业纷纷“西移”。结合我市巩固脱贫成果的工作需求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市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农户受益”的思路,制定全市服装纺织及制鞋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借助粤黔协作优势,重点面向广东区域引进纺织服装和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其中,引进东莞市众成鞋业有限公司在盘北经开区投资建设的制鞋产业项目,通过帮助企业增资扩产,今年就新增到位资金1000万元,带动周边留守妇女就近就业1219人,吸纳269名脱贫户,真正实现了引进一个好项目,带动一批人就业的工作宗旨。
以共建园区为载体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今年,我市将共建园区作为东西部产业协作项目聚集和带动就业的重要载体,根据共建园区产业定位,围绕就业增收主要目标,按照建链、补链、强链思路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水城经开区是水城区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镇街组团的共建产业园区所在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铝及铝加工产业链。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水城经开区铝加工产业,推动中山市裕丰电器有限公司等8家铝加工相关产业集聚园区,形成到位资金约3.32亿元,带动周边650名农村人口、92名脱贫人口实现就近就业。
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引来带动就业“金凤凰”
我市煤炭资源丰富,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六盘水市发挥煤炭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加大煤及煤化工等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更多头部企业,做足‘煤’文章”的要求,我市将煤及煤化工产业招商与东西部产业协作有机结合,将煤及煤化工作为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对此,我市借助粤黔两省协作契机,立足中山市、面向广东省、辐射大湾区,开展招商引资和产业协作工作,引进香港寰亚资源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龙头企业投资煤及煤化工产业项目,新增产业到位资金7.74亿元,累计带动农村人口就业1243人,实现了“企业有收入、产业有提升、群众有就业”的目标。
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当好企业“店小二”
牢牢树立“以营商促招商,以营商促发展”的理念,全力推进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努力围绕东西部产业协作营造良好的营商服务环境。
完善工作机制,打造贵人服务品牌。着力打造“贵人服务·热忱凉都”营商环境品牌,建立市县两级主要领导负责、投促部门统筹、各部门参与的营商环境工作协作推进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市级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明确重点工作和指标专项工作任务,压实责任、序时推进;市人大和市政协通过听取报告、调研、执法检查等方式,加强营商环境监督;在全市新聘17名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对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建言献策。
聚焦企业关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打造高效政务环境,聚焦企业在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好服务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在全省首创由纪委监委牵头督查营商环境的常态机制,畅通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1个工作日转办、5日内答复,着力完善企业要素保障服务,为企业提供安心舒心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