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知识库
大健康中药材产业
发布时间: 2021-03-01 来源信息: 常见问题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六盘水享有“世界古银杏之乡”、“中国红豆杉之乡”、“中国野生刺梨之乡”的美誉。境内盘州市有千年千株古银杏,妥乐白果品质优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全市现有野生红豆杉2万多株,人工栽培红豆杉3万亩;境内山地石缝间野生刺梨随处可见,且果实饱满,富含VC,素有VC之王的美誉。六盘水道地药材刺梨所含的VC,矮杆银杏所含的总黄酮、灯盏细辛所含的灯盏花素、生姜所含的姜辣素、丹参所含的丹参酮IIA、红豆杉所含的紫杉醇、白芨所含的白芨胶、黄精所含的黄精多糖等有效药用成分均高于药典标准或其它规定标准,由于品质优、品相好、产量高,成为各大药企和药材市场热衷采购的产品。 全市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140万亩,其中刺梨、杜仲、花椒、红豆杉、矮杆银杏等木本中药材123万亩,灯盏细辛、生姜、丹参、白芨、黄精等草本中药材17万亩。全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5家,拥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生产线10条,品种145个;中药保健食品生产企业7家,生产品种10个;中药材种植经营主体152家,种植品种50余种,其中千亩以上品种15个,小黄姜、薏仁米、牡丹皮、黄精、白及等主打品种发展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六枝龙胆草、盘州头花蓼、保田薏仁米、盘州刺梨、保田生姜、妥乐白果、水城黄精、六盘水苦荞米、苦荞茶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黄精、龙胆草、头花蓼、矮杆银杏、铁皮石斛、灯盏细辛等疗效显著的药材久负盛名;刺梨王、宜枝魔芋、老姜汤等品牌享誉国内外。2017年9月1日,全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启动仪式在六盘水市盘州市召开,是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激励和鞭策,为六盘水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17年,盘州普古百味谷中药材产业基地和盘州三特中药材饮片公司被评为全省大健康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盘州市成功入选2019年度全省重点培育的15个中药材种植大县,盘州市普古坪坝专业合作社成功入选省级“定制药园”基地。 近年来,六盘水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并获得“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称号,我市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和合作社走出去,与省内外知名药企沟通对接,加强合作,先后引入贵州百灵企业集团与六盘水亿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建中药材灯盏花种植及加工基地;引入葵花药业集团与贵州宏奇药业有限公司合作,葵花药业占股70%,共同开发贵州宏奇药业公司苗药独家品种莨姜胃疡胶囊;引导贵州威门药业与贵州乌蒙药业有限公司与共建中药材头花蓼种植基地;引导康美药业、修正药业等与盘州市现代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促进会合作,按照企业需求共建“定制药园”,成为康美药业、修正药业等企业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建立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实体或利益共同体。 (二)发展优势 气候优势:六盘水市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的斜坡上,层峦叠嶂的山体形成了一道道天然保护屏障,将境外污染大气的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阻隔在大山之外,保护境内空气免受污染,全市空气优良率达96%以上,森林覆盖率53.7%,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2万个。境内最高海拔2900.6米,最低海拔586米,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差异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多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19.7℃,冬季平均气温3℃,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六盘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 土壤优势:土壤垂直带谱发育完备度好,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和黄棕壤。黄壤占土壤面积的41.98%,具明显的黄化和粘化特征,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5%,高者达到15%以上,氮素营养相应较丰富,C/N比多小于15。黄棕壤占土壤面积的21.19%,有机质含量多在5%—20%,高者达59%,C/N比多在12—20。境内土壤富含有机质,有利于大多数中药材的生长。 水质优势:中药材主产区灌溉用水主要源于天然降水、地下水和地表水,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乡镇,大多无工业企业,地表水水质不受污染,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化学类型简单,以低矿化度重碳酸盐类淡水为主,灌溉水水质优良。 野生资源优势。六盘水境内岩溶地貌类型齐全,地貌特征复杂,垂直立体气候特征,成为植物理想的避难所和繁衍栖息地,是贵州目前植物种类保留得较为完善的地区之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十分丰富。已有的调查资源表明,六盘水有药用植物222科,799属,1899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中菌类植物11科18属24种;苔藓类14科15属18种;蕨类植物40科,98属,345种;种子植物159科668属1512种,被中国药典收录的品种有150种。药用高等植物种数占贵州药用高等植物(2802种)的66.7%。